【專業形象外不可忽視的禮儀應對】👠👔🗣👀
周日午後,找一間寬敞空氣流通的咖啡廳☕️,開始燒腦的工作是件樂事,安靜的空間,忽然傳來高根鞋的聲響👠,感覺不是學生及文青的style,抬頭看一下,隔壁桌坐下來一位面容貌青澀,但努力從展現專業感的女孩,綁了俐落馬尾,化上淡妝👱♀️(但口紅有點過度💄,紅的讓人有距離,有氣場但不適合談生意),白上衣黑裙,感覺是個談論與金融相關話題,果不其然,分享著關於虛擬貨幣的投資方案,滔滔不絕的,過程中說了10句,換來對方「嗯」、「喔」…冷淡的回應,似乎逼急了她,想讓氛圍更熱絡,開始希望提起對方的興趣,話語中開始出現
"你應該知道吧"(os:我不知道難道是不應該嗎🤔?!)
"你有懂嗎?"(os:聽不懂是會我的問題嗎☹️?!)
"你有看新聞嗎?"(os:沒看好像沒內涵,我也不想承認🙄)
在旁的我,聽到這些話,都為她捏一把冷汗,努力的女孩兒,滿腔熱忱逐夢是好事,但忽略了應對禮儀的表達技巧,沒有同理對方及觀察狀況的變化,再好的準備只差臨門一腳的成功也容易功虧一簣~
這樣的對話持續了40分鐘後,女孩問對方
你目前有什麼想法嗎?
呃…我再多了解吧!(其實代表著剛40分鐘,對方機乎聽不懂阿~)
之後女孩繼續說著眾多的數字,想讓對方更清楚…
但結果應該可想而知,店家的打烊,讓顧客像受到拯救一般的結束這一回合 。
現代各行各業在商品推廣上,除了商品特色吸引人外,「人」的特質與溫度是行銷的關鍵,今日分享的過程中,怎麼做能更好呢?有3個小方法,讓大家參考
一、話家常,就是瞭解對方
見面時,先瞭解對方對於商品領域的熟悉度,可以先輕鬆聊一下對方想知道的訊息,從生活切入想法,大約10~15分的暖場,調整自己分享的方式,別急著說您想說的話。
二、應對用語能更有禮貌與溫度
若想知道對方是否能理解分享的內容,但又不是以「質問」對方的言語,例如..適時的詢問對方
1、我這樣講,會不會太快呢?
2、對於剛講的***,有需要我再補充什麼嗎?
3、這部份就是***的特色,有沒有需要我再多說明的部份呢?
把你轉成「我」,減少對方被針對的觀感!
三、儘量留些空間,讓對方能發言或得知對方想法
顧客問的愈多,代表他能理解的愈多,有機會判斷是否下單的機會就愈大。
禮儀的細緻在於應對中讓對方感受到不壓迫與在乎他想法的存在,充足的準備x專業的形象x良好的互動,都重要的因素喔!
大家在洽談時若有很棒的致勝應對妙方,也歡迎留言分享喔!😘